• 普乐

  •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,重点监控品种七大应对策略!

    浏览量:153 栏目: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:2020-05-14

    医药网5月14日讯 5月12日,国家医保局发布的《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(征求意见稿)》截止征求意见。征求意见稿指出 ,国家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建立完善《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》动态调整机制,原则上每年调整1次 。前不久,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示了20个议价价格高于五省市最低价的药品名单和10个《国家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平台》无外省市价格信息的药品名单,并明确如果生产企业不能证明其价格合理性 ,将暂停挂网资格。

     

        目前,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四川、湖南已公布了调出医保目录药品名单 。河北、江西 、安徽等省份也将按不同比例(40% 、40% 、20%)分3年调出 ,被调出医保目录的药品须由个人负担药费 。

     

        重点监控品种在医保报销、DRGs疾病分组及医院管理等因素制约下,院内销售可谓江河日下。加之国家和省级带量采购,把没有中标的产品挡在了公费报销的门外 。再加上一直没有进入医保目录的产品。三者相加已是不小的比例。重点监控品种的最坏结局是调出医保目录 。没有进入医保目录肯定是极大的不利因素,但不等于毫无希望。除非甘心退出市场,否则相关企业不但要有置死地而后生的决心,更要有实际方法和策略 。

     

        1、确认产品疗效

     

        首先 ,冷静客观地分析产品。一种情况是国采、省采未中标的品种,要在标外市场寻求机会。

     

        第二种情况是过去热销现在成了重点监控品种可能被调出医保目录,这些品种可能临床表现一般、没有医学支持 ,也可能有较好疗效 ,却被不正当营销所累,超剂量用药。前者已是明日黄花 ,没有再投入的价值,正常维持市场惯性即可;后者就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学术推广,客观、公正地用于治疗病症 ,赢得医生和患者的信任,争取能留在医保目录内 。即使被调出,也可凭“真才实学”生存。若时间许可,可更进一步对产品的安全性、有效性进行再研究,以确定疗效进入临床路径,为能再次进入医保目录奠定学术基础。

     

        2、市场细分

     

        一是拦截高端产品的跑方市场,如以DTP药房为重点。众所周知 ,DTP药房是处方外流的主要市场,既然不能进医院,不妨“农村包围城市”。在医院外广泛撒网 ,对同类药进行终端拦截。二是走低端而广阔的渠道 。产品从高端医院撤出后,可到低端的第三终端和广阔院外市场发展,如诊所、药店、民营医院等,这些市场的销售量良好且一直保持稳定 。

     

        3 、市场资源持续

     

        若某个产品将来没有存在的价值 ,也不能一抛了之。虽然这个产品被淘汰 ,但由于推广这些产品的医院、医生和专家资源不会因此消失 ,企业要尽快找出替代这一药品的同类药,以期在原来的优势资源中寻求可持续发展。基于这种认识,如果企业没有现成的产品,应该立即着手开发同类新品 ,甚至为了抢时间,不惜购买产品以解一时之急 。

     

        4、发展线上市场

     

        随着网销药品政策松动,线上市场将迎来大爆发 。互联网具有广泛性和分散性 ,为此类药品提供了广阔的隐形市场。院内市场受阻 ,药企可以重新考虑布局线上销售。目前,国家政策已明确逐步放开线上市场,有准备的企业可以提前规划,借这波浪潮把产品推向全国,乃至全球 。

     

        5、放眼全球市场

     

        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,某些药在国内受限 ,在国外可能受欢迎。对西方发达国家,可以创新药低价策略争取机会,甚至在海外建立产品开发中心;对发展中国家 ,可输出普药类品种 。原料药有优势的企业可借原料药向制剂市场扩展,考虑在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建立工厂,有可能“墙内开花墙外香” 。

     

        6、自费药走门诊处方

     

        做好两手准备:一方面借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的机会 ,做足工作争取让药品进入医保目录;另一方面做好进不了目录的准备。且不说院外市场,即使医院也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。仔细分析医院的用药结构会发现 ,所谓自费药在院内销售受限主要体现在住院用药,因为住院可享受医保统筹报销,大部分医院门诊不享受统筹报销。因此,门诊处方就有自费药的销售机会 。自费药不受控费和国家集采限制,有腾挪的销售空间,从这一层面考虑,药品被调出医保目录并非全是坏事。

     

        7 、为转型争取时间

     

        活在当下 。毕竟还有3年的窗口期,要抓住这个短暂的机会,在没有被调出医保目录前尽全力做好市场和销售,能赚一年是一年。当然 ,前提是不能坐以待毙,“苟延残喘”是为转型赢得时间。如果以上招数用尽,还是没有希望 ,那就果断丢掉幻想换个思维,东方不亮西方亮,跳出这个领域可能就是一番新天地,如发展联合用药 、中成药、保健用药、医疗器械,甚至跨界等 。

     

        总之,面对不利因素,企业不能墨守成规,要有新思维。从这方面讲,危机对中国医药企业也是一个机遇,就看你能否找得到?能否抓得住?


    热线电话(办公室) 0838-5106622
    不良反应(工作日) 0838-5102216
    人力资源 0838-5581887
    表单大师
    问卷星
  • XML地图